於是第二天這些將領就紛紛請辭,卸下了軍權,回鄉去了。而趙匡胤也沒有太過苛刻這些老兄弟,給與這些人一筆不菲的「退休金。」
本以為做了這些,趙匡胤就認為高枕無憂了,沒曾想他放過了一個最應該放過,同時也最不應該放過的人。
竹籃打水一場空
此人就是趙匡胤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趙光義。趙光義一直是趙匡胤的追隨者,為建立大宋出了不少力,趙匡胤對自己這個親弟弟還是比較信任的。因此在發生「杯酒釋兵權」事跡後,趙光義不僅沒有被卸去兵權,還一路被提拔,給予其更多軍權。
這也是因為當時趙匡胤進行集權,把權力都控制在趙氏宗族的手裡,而趙光義這個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自然是無比信任的。
除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初期的趙匡胤在繼承權上猶豫不決,他的幾個兒子們尚且年幼,他不想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宋江山成了如同之前諸國一般的短命王朝,於是就有意培養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給予其諸多權力。
本來趙光義對此是很開心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趙匡胤的兒子們慢慢長大,後期的趙匡胤就繼承人的問題改變了想法,還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兒子,於是提出了遷都的計劃,但後面在趙光義和眾臣的力勸下放棄了這個想法。
至於趙匡胤為什麼要遷都,趙光義也是心知肚明,從趙匡胤對其態度的轉變就可看出,他已經沒有心思扶持自己了,遷都就是為了撤出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重新提拔一波親信,好設立太子,解決繼承人問題。
於是趙光義就打算先發制人,在一個晚上,趙匡胤離奇死在了自己的寢宮之中,而後憑空多了一份傳位自己弟弟趙光義的詔書。
趙光義至此奪了趙匡胤的江山,做了大宋的第二位皇帝。有人認為趙匡胤是死於趙光義之手,有人說是死於勞累。至於歷史究竟如何我們也不得而知,只能從現有資料中隱約能看見趙光義的身影。
結語
千古一帝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帝,終是杯酒釋了權,百般謀劃成枉然。
趙匡胤雖然是靠造自己主子的反,才當的皇帝,可是這掩蓋不了趙匡胤的偉大,結束了長達上百年的割據狀態,統一了中國,重文輕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文化飛速發展,以至於後世出現繁華大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