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國祚51年,為何如此短命?司馬家以一己之力,摧毀天下人信仰

2025-10-02     花峰婉     反饋
2/3
司馬昭弒君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比司馬懿行為更惡劣的,當屬他兒子司馬昭的「弒君」。

雖然親手刺殺曹髦的人是成濟,但成濟殺曹髦是受賈充指使,而賈充本就是司馬昭的心腹,所以無論司馬昭是否真有「弒君」之心,但曹髦死於他的手下,他難辭其咎。

據《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昭在聽聞曹髦被殺後,當時便驚嚇得撲倒在地,並念叨著:

「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我啊」

可見司馬昭心裡也很清楚,「弒君」所造成的後果有多麼嚴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為平息眾怒,親手殺死曹髦的成濟雖被滅三族,但他只不過是替罪羊而已。而司馬家族的勢力卻再一次得到鞏固,但是卻成為了司馬家難以抹掉的政治污點。

也難怪司馬昭要感嘆一句「晉祚不長」,真真是神預言家。

獨尊儒術

在曹魏與西晉之前,從漢武帝時期開始,漢朝提倡的便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政策也確立了儒家的正統與主導地位。

其中,三綱五常是儒家倫理的基礎架構,也是封建禮教之下,所提倡的道德標準。而這一標準在漢朝的推行下,早已深入人心,是眾多士族的做人準則和道德信仰。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為「三綱」

它要求為臣者需服從於君,為子者需服從於父,為妻者需服從於夫。同時也要求為君者,為父者,為夫者也理應做好表率。

反映的是封建社會之下,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理應遵守的道德準則。

而「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

強調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人交往關係和行為準則。

此外,孔夫子甚至還提出了「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君臣臣等等倫理道德觀念。

正因為儒家所提倡的這種道德思想和秩序,有助於當時統治者,維護其統治地位,鞏固皇權,因此漢朝才會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獨尊儒術。

說直白點,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和規則應該是怎樣的?無非都是統治階層說了算。

但是很顯然,在漢朝存在的四百年時間裡,儒家所建立的社會到道德秩序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很多飽讀詩書的士族,更是將儒家思想奉為自己的人生信仰。

信仰崩塌

這種影響有多深呢?舉一個典型例子,荀彧當初盡心竭力輔佐曹操,但為何曹操想要篡漢的時候,荀彧就跳出來反對了?

因為荀彧自始至終都是忠於漢室的,於他而言,他一日為漢臣,終身為漢臣,即便時過境遷,他依舊將自己永遠視為漢臣,也始終將曹操視為漢臣。
呂純弘 • 4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6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滿素荷 • 3K次觀看
喬峰傳 • 33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