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身後事:養子自殺而亡,孫子成國民黨高官,後輩中無人從政
1925年冬天,長沙。李閏臨終前拉住孫子的手,聲音沙啞:你要為譚家爭光。這句話說完,她閉上了眼。
那一刻,三代人的命運,被徹底鎖進歷史的暗角。譚嗣同死於1898年,年僅33歲,他站在刑場上,說得很硬氣:「為變法流血我不怕。」
可死之後呢?他的後人,沒有一個從政,沒有一個想再去「做大事」。有的死得早,有的逃得遠,有的乾脆隱姓埋名。
到底發生了什麼?譚嗣同死得轟烈,後人卻活得沉默。
從烈士之子到精神崩潰:被壓垮的「嗣同之嗣」
譚嗣同死時,家裡唯一的親生兒子譚蘭生早就夭折了,連周歲都沒過。李閏當時才三十出頭,守著一座空房。
為了不讓「嗣同」這條血脈斷掉,譚家用了老辦法,從二房過繼了個孩子:譚傳煒,是譚嗣襄的兒子。
這個孩子一出生就被貼上了「譚嗣同之子」的標籤。身份確定後,李閏成了他的養母,也是他一生的「精神塑造者」。
她管教極嚴,天天講「仁學」,天天拿譚嗣同的故事激勵他。孩子活在烈士陰影下,從小就不正常。
譚嗣同與譚傳煒
十幾歲時,他偷偷在家裡「還原」刑場場面,搭木架、模仿問斬,一度被人說「瘋了」。
成年後他試圖找一條自己的路,想做點事。可一到關鍵時刻,他就崩了。他不敢失敗,因為他覺得失敗就是「辱沒嗣同」。
李閏看他情緒不穩,反而更加嚴厲,逼著他「振興家族」。結果30歲那年,譚傳煒吞鴉片酊自殺,連一句遺言都沒留下。
李閏當場跪倒,哭到昏厥。她守了烈士幾十年,結果連個像樣的「嗣同後人」都沒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