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的心,被老闆責罰無所謂,她不想讓小女孩的一片孝心被所謂的規矩打擊。
看完這樣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在心裡,默默地給小女孩和店員點贊,尤其是那個孝順的小女孩,更是讓人感動,那麼作為一個家長,我們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以身作則這很重要。
父母應該孝順長輩,孩子可以模仿大人眼中的行為,這也是孝順的一種傳承。
周末、元旦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吃飯、做家務、平時打電話問候老人等,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庭敬老愛老的和諧氛圍。
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孩子們會更加懂事、體貼老人。
善於批評孩子需要鼓勵、表揚和欣賞,也需要批評和糾正。
如果孩子有不足的地方,家長應該立馬指出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既像朋友也像老師。
古人說「棍棒出孝子」,當然,我們不能無緣無故地整天打孩子。
這將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永恆的心理傷害,父母和孩子也會有隔閡,不再親密。
當一個孩子反覆做錯事,不聽使喚時,大人可以打他的手或屁股。
讓孩子遭受一些皮膚疼痛,認識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
學會感恩告訴你的孩子,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地通過他所付出的努力而成功。
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在做飯、洗衣服和做家務時說「謝謝」,學會對父母和其他陌生人說「謝謝」。
每次我買東西,大寶總是在付完錢後習慣性地說「謝謝」,學會感恩不必給孩子們的心理帶來負擔。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成會感恩的習慣,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爭取做一個能回饋社會的有用之人。
經常做家務孩子們學習緊張,時間不夠,父母往往不願意讓孩子做家務。
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不知道家務活的辛苦,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盛飯、端盤子、掃地等,重要的是要有做家務的意識。
孩子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疲倦和酸痛,但只有他們經歷了這些,才會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當家長累了,可以讓孩子幫著捶腰、捏肩膀,讓他們學會照顧父母,而不是讓父母盲目奉獻。
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是否孝順主要還看父母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