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去世時,皇太極,即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當時掌握重兵,聯合幾位大貝勒,借「先帝遺命」為名,逼迫阿巴亥自盡,而母親的死成了多爾袞心中永遠的痛,也讓他對皇太極和其家族懷恨在心。
皇太極繼位後,展現了強大的政治手腕,他清楚多爾袞和兄弟們年紀雖小,但背後代表著阿巴亥一系的勢力,他提拔他們,授予重要旗份和權力,多爾袞在戰場上表現出色,尤其在松錦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但也因此留下病根,常常心悸、頭暈、咯血。
1636年,皇太極稱帝建立清朝,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掌管吏部,成為朝中重要人物,儘管身居高位,多爾袞內心的痛和恨意並未消失,他表面對皇太極恭敬,但每一次行禮、每一次聽命,都讓他想起母親被逼自盡的慘狀。
豪格出生於1609年,他繼承了父親的勇武,身強力壯,弓馬十分嫻熟,很早就隨父親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
1636年,他被封為和碩肅親王,掌管戶部和正藍旗,同時兼管皇太極親領的兩黃旗,在八旗中實力強大,是皇位繼承的有力競爭者。
多爾袞雖然戰功顯赫,但身體不好,與豪格相比略遜一籌,1643年,皇太極突然離世,沒有留下傳位詔書,皇位傳給誰的問題立刻擺在眾人面前,而豪格手握多旗精銳,又有老臣支持,占盡條件優勢。
多爾袞抓住機會提出折中方案:擁立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為帝,由自己和另一位王輔政,這樣,他既避免與豪格直接衝突,又成為實際掌權者,豪格在推辭皇位時的謙讓,為自己日後的悲劇埋下伏筆。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開始穩固權力,他排擠另一位輔政王,將大權完全掌握在手中,隨後,他的矛頭直指豪格,豪格曾在議論中稱多爾袞是「無福之人,乃有疾之人」,多爾袞藉機削掉他的親王爵位,清除黨羽,將豪格廢為庶人。
順治皇帝雖干預,但只能暫時保住豪格性命,1646年,多爾袞派豪格遠征四川,表面是讓他戴罪立功,實際上希望他戰死,豪格在戰場上表現出色,1647年親手射殺大西王張獻忠,立下大功。
然而,1648年2月凱旋迴京時,他沒有受到歡迎,只有冷清的家宴,豪格意識到危險,私下感慨「由今思之,殆失計矣」,但為時已晚。
多爾袞早已安排好罪名,指控豪格包庇部將、啟用罪人之弟等,1648年3月,豪格被投入大牢,判死刑,死因不明,據說他臨終時對多爾袞說了三個字:「病秧子!」在豪格死後,多爾袞一行人立刻就強占並且分了他的妻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