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2日,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首次踏上中國土地,這次歷史性的訪問將改變兩國關係的走向。在那個被時間凝固的時刻,鄧小平同志與柴契爾夫人的會晤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預定的會談時間原本只有一個半小時,但最終卻延長至兩個半小時。
會後,柴契爾夫人心情沉痛,她黯然地離開了會場,在走下會堂台階時,不幸摔倒在地。幸好我方工作人員及時伸出援手,將她扶起。這一細節在國內的新聞報道中並未見蹤影,但香港和英國的新聞媒體卻毫不猶豫地將這一偶發事件披露在公眾面前。
柴契爾夫人事後坦言,她對這次會晤感到極度失望,原因在於中國領導人在主權問題上表現出了堅決的立場。那麼,為什麼這次會談會讓鐵娘子如此失望?答案顯而易見,這與香港問題密切相關。為了理解這一切,我們需要回顧香港的歷史。
【·中英較量早在70年代就已開始·】
香港,曾被英國租借長達一百多年,三個不平等條約將香港島以及北部的200多個島嶼割讓給了英國。1842年的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署了《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給了英國。而在1856年,《北京條約》再次強迫清政府將九龍劃入香港,這一切都是不平等的交易。
此後,英國政府借著各種手段將香港領土逐漸擴大,其中最耐人尋味的就是《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個專條將香港島以北的幾百個島嶼租借給英國,租期長達99年,每年租金僅為500兩銀子,幾乎微不足道。
如果不是因為西方國家的法律規定租期不得超過99年,這些侵略者可能會將我國吞噬殆盡。然而,這些不平等條約的數量高達700多份,對我國來說是一份極大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