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自古以來的婆媳鬥爭,只要丈夫站在媳婦這邊,媳婦總能熬「死」婆婆。張太后再不喜歡孫氏,奈何明宣宗朱瞻基喜歡,所以,孫氏仍舊風光無限。
宣德三年二月底,朱瞻基宣布立當時唯一的兒子朱祁鎮為太子。由於朱祁鎮的生母孫氏已經被立為皇后,所以朱祁鎮這個時候由「庶子」變成「嫡子」,成為太子可謂名正言順。
可是,朱祁鎮當時僅有4個月大,朱瞻基完全可以等朱祁鎮年齡稍大後再冊立他為東宮儲君。可是,由於寵愛孫皇后,朱瞻基已經迫不及待了。
在大明朝,僅4個月就被立為太子的人,只有朱祁鎮一個。朱祁鎮也就成了明朝最年輕的皇太子,且這個紀錄後期沒有被人超越。
孫氏一共當了8年皇后,她在宣德朝除了被婆婆張氏壓一頭外,並無不順心之事,她的父親被封為會昌伯,她的兩個兄長皆受到朝廷的恩封,她的族人也因此風光無限。在此之後,朱瞻基只和別的嬪妃生下一個兒子(朱祁鈺),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孫氏的得寵程度。朱瞻基自己都曾說:
(孫氏)十有餘年,德義之茂,冠於後宮。
只是,牡丹雖然雍容,但總有凋零的時候。孫氏這種榮光持續8年之後便結束了,因為明宣宗朱瞻基年紀輕輕便駕崩了。
宣德十年正月,朱瞻基病重,臨終前召來楊士奇、楊榮、楊溥等人,當著張太后的面,把年僅9歲的朱祁鎮託付給了他們,而後晏駕。隨後,明英宗朱祁鎮登基,改次年為正統元年,冊封生母孫氏為皇太后。
從皇后變成皇太后,媳婦終於要熬成婆了。可是,他這個「婆」上面還有另一個「婆」,因為太皇太后張氏仍在。所以,在正統初年,明朝政務由「三楊」主持,內宮仍由太皇太后張氏主持,孫氏依然被壓制。
到了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在親眼看到朱祁鎮迎娶錢皇后之後,她心愿已了,不久就溘然長逝。這下,沒有了張氏的存在,孫太后終於可以在後宮「揚眉吐氣」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胡善祥之死。
胡善祥就是明宣宗的廢后胡氏,此前由於一直有太皇太后的關照,胡氏雖然退居為「靜慈仙師」,但一切待遇仍和孫氏相同。
現在張氏死了,後宮中由孫氏說了算,胡氏自然不會有好日子過。《明史》云:
太皇太后崩,後痛哭不已,逾年亦崩,用嬪御禮葬金山。
胡氏在後宮中一直活得好好的,但她卻在太皇太后張氏去世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作為孫氏曾經的「對手」,胡氏之死,很難說和孫氏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