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當時朱祁鎮出征前指派庶弟朱祁鈺負責監國,並未立太子。孫太后的第一想法就是趕緊確定太子人選。《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三》記載:
辛未,太后詔立皇長子見深為皇太子,時年二歲,命郕王輔之。
孫太后立年僅兩歲的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讓朱祁鈺負責輔佐朱見深。
其實,孫太后此舉的用意非常明顯。皇帝被俘,生死未卜。若此時不立太子,那郕王朱祁鈺就會以「監國」的身份攝政。若是朱祁鎮有什麼意外,大明朝的皇位豈不是要被朱祁鈺搶走?
可是,接下來,朱祁鎮不僅沒有死,他還被當作瓦剌人要挾明朝的籌碼。《明史紀事本末》云:
是日,皇太后遣使齎重寶文綺,載以八騎,皇后錢氏盡括宮中物佐之,詣也先營請還車駕。
聽聞瓦剌人要錢,孫太后為了救兒子,她和錢皇后幾乎把宮中值錢的財物都拿去,派八匹快馬運到瓦剌,希望能換朱祁鎮回來。
瓦剌人嘗到了甜頭,繼續以朱祁鎮為籌碼,不僅要錢,還想靠朱祁鎮敲開大同的城門。當瓦剌大軍突破宣府,直奔京城的時候,將士們人心惶惶,徐有貞等人甚至建議遷都南京,以避戰禍。這時,兵部侍郎于謙等人認為,若想擺脫這種窘境,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要讓朱祁鎮失去被要挾的可能,第二是要一個成年的君主來帶領大家抗敵。
所以,于謙向孫太后建議,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樣一來,大明朝有了新的主心骨,太上皇不再是皇帝,也沒有了利用價值。于謙是八月二十三日上奏給太后的,而太后直到八月二十九日才同意于謙的奏請。也就是說,她猶豫了6天。
若不是有亡國亡家的危險,孫太后或許不會把兒子的皇位拱手讓人。儘管如此,孫太后還是留了一手,那就是:朱祁鈺可以登基,但是,太子朱見深的地位不能變。
換句話說,朱祁鈺只能是個「臨時工」,待朱祁鈺嘔心瀝血保家衛國、幫朱祁鎮收拾完爛攤子之後,皇位還得還給朱祁鎮一脈。
所以,不得不佩服,孫太后若去做帳房先生,必定能打一手好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