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度共情,自找麻煩
茨威格說:一個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則比冷淡無情有害得多。
趙阿姨情感細膩,她總是能敏銳地發現別人的情緒變化,並且溫柔地安慰。
然而,這份敏感和善良讓她深陷情緒困擾,難以自拔。
每次聽到朋友或鄰居的不幸遭遇,趙阿姨總是感同身受,仿佛那些痛苦和悲傷都發生在自己身上。
她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別人,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久而久之,趙阿姨發現她的情緒越來越容易受別人影響,甚至心裡越來越壓抑。
馬克吐溫說:過度的同情心是一種負擔。
在同情別人之前,先學會關心自己,一旦過度共情,要能及時抽離,避免過度消耗。
卡內基說:
人類普遍渴求同情,孩童給別人看傷口,甚至故意把自己弄傷,藉此博取同情……成人同樣如此。他們展示創傷,講述所經歷的意外、病痛或是手術細節。無論這些不幸是現實還是假想,「自憐」都普遍存在於人類行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