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棺中隨葬的金餅(圖據:視覺中國)
劉賀在長安的皇位上僅僅坐了27天,就因為帶去的昌邑群臣要奪霍光的權,而被霍光先下手為強罷黜。給他列出的1127件罪狀里,主要包括「無禮」「淫亂」「昏悖」等。雖然平均每天做41件壞事、一小時不止一件的犯罪頻率實在高得不可信,但劉賀就這樣從天子被廢為庶民,連昌邑國的封國也被取消。
總算霍光對劉賀還不錯:不僅沒有沒收他的財產,還另外給了他「湯沐邑兩千戶」,相當於一個中等列侯的待遇,足夠劉賀一族的日常開銷。六年後霍光病逝,漢宣帝劉病已將霍家連根拔起殺得乾乾淨淨,劉賀不知作何感想。
雖然劉賀勢力全無,但畢竟做過皇帝,漢宣帝總對這個叔叔心存忌憚,於是在公元前64年,要山陽郡太守張敞報道其最新動向。張敞回報:「據臣親眼所見,二十來歲的劉賀不但有肌肉麻痹萎縮之症,而且服裝、言語和動作都顯得痴呆發傻。」
不管劉賀是裝傻的韜晦還是真傻的早衰,漢宣帝都不想放過他——但公然除掉這個叔叔會招致滔天議論。於是在一年後,漢宣帝封劉賀為海昏侯,命其前往豫章郡的海昏縣就任。
看似恩賞,其實未必。首先是要讓劉賀離開紮根多年的根據地昌邑故土、清除他的根基——但無緣無故趕去遠方,又會讓輿論認為皇帝猜忌、不能容人。最佳方式,莫過於找個地方重新給他封侯:既達到了目的,又顯示了仁恩。劉賀去,那就一切順利;劉賀不去,就是冥頑不靈、違恩抗旨。
但為什麼是南方?因為那裡的潮濕環境對當時的北方人而言,容易因水土不服而早死。
司馬遷在《史記》里記載,「江南卑濕,丈夫早夭」。漢文帝時,名臣賈誼被貶謫長沙,覺得去就必死無疑,「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雖然賈誼最終沒有死在南方,但潮濕的環境對於北方人而言,確實是健康殺手。劉賀當然知道去海昏意味著什麼,但知道也沒辦法:話語權在漢宣帝那裡。
劉賀把幾乎所有財產都帶往海昏,當然知道永無回歸之日。讓風濕病人去更潮濕的環境,這就是侄子為他安排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