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絕唱:永曆帝流亡緬甸,屢遭羞恥後,被當做禮物送給吳三桂

2025-03-20     花峰婉     反饋
2/3
就這樣,永曆帝在緬甸過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生活,但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轉變。

事情是這樣的,白文選率軍進入緬甸後,緬甸軍隊以為只是散兵游勇,便率軍前去搶馬。

白文選大怒,於是發兵攻打緬甸,緬軍接連敗退,他便一路進攻,殺掉了一萬多緬兵,一直打到緬甸首都阿瓦城下。

因擔心永曆帝的安全,白文選不敢貿然進攻,後來莽達就此事質問永曆帝,永曆帝便說這只是一場誤會,於是下令白文選撤軍。

白文選則要求莽達交出永曆帝,但被莽達拒絕,他便撤軍回到雲南,與李定國會了面,說永曆帝被莽達扣押了,李定國也很生氣。

1661年2月,李定國與白文選率軍進入緬甸,打算搶回永曆帝,莽達組織了15萬大軍、巨象千餘頭迎戰,卻依然被李定國打得大敗,一直打到了金沙江。

到這個時候,莽達依然拒絕交出永曆帝,他其實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他知道吳三桂大軍也在雲南,便想觀望一下局勢,或許永曆帝會是他手上一個不錯的籌碼。

李定國本打算繼續進攻,不料緬軍摧毀了他的船隻,再加上將士們不適應緬甸的氣候,許多人都染病去世,為了保存實力,他便退回雲南。

1661年5月,緬甸國內發生了一件大事,莽達的弟弟莽白髮動政變,將其殺死後自立為王。

莽白登基之日,許多大臣都去祝賀,但永曆帝既沒有親自去,也沒有派人去,這讓他很生氣。

原來,當時永曆帝經歷了一年多坐吃山空,經費上十分窘迫,拿不出像樣的東西當禮物,又認為莽白得位不正,不值得他前去祝賀。

莽白卻認為永曆帝作為皇帝,怎麼可能沒錢,所以很不高興,於是派人去責問永曆帝,說:

我已勞苦三載,老皇帝及大臣輩亦宜重謝我。前年五月,我王欲殺你們,我力保不肯。毫不知恩報恩。

說完,莽白的使者就憤憤而去了,儘管南明大臣極力解釋,但根本沒用。

莽白的態度之所以轉變這麼大,其實不光是因為南明小朝廷在外交上的僵硬,放不下天朝上國的面子,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李定國攻緬失敗後,又在吳三桂的攻打下被嚴重削弱,李定國對他的威脅也隨之減弱。

不久,吳三桂也開始行動了,為了消除清廷的猜忌,也為了建立不世功勳,便提出了出兵緬甸奪取永曆帝的想法,得到了朝廷的准許,並派遣了八旗兵協助。

於是,吳三桂便率大軍進入緬甸,莽白得知消息後,感到非常害怕,於是產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即誅殺永曆帝臣屬之後,將永曆帝逮捕,送給吳三桂當禮物,以此向清朝交投名狀。

1661年8月11日,莽白派人給永曆帝送去消息,請他第二天渡河議事,由於雙方關係緊張,所以永曆君臣都不敢去,緬方使者卻說:

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

永曆君臣依然不相信,但緬方使者堅持要永曆帝前去,馬吉翔認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之前已經惹惱緬王了,現在不能再拒絕了。

馬吉翔還認為,黔國公沐天波作為明、清兩朝及西南邊境各邦國、土司都十分重視的人物,擁有極高的威信,緬方肯定會給他面子,只要他一同前去,必定不會有危險。

於是,永曆君臣便於第二天奔赴咒水,只留下十三人及跛足總兵鄧凱看守「行營」。

當天上午,永曆君臣抵達咒水附近的達塔,即被3000名全副武裝的緬兵包圍,緬軍指揮官將沐天波拖出人群,沐天波知道大事不妙,為了保護永曆帝,他奪走緬兵的武器奮起反抗,一口氣殺掉緬兵9人。

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等也隨手拿起木棒等作為武器,與沐天波等一起反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全部被殺。

隨後,緬兵對永曆君臣展開了血腥屠殺,除了永曆帝之外,馬吉翔、馬雄飛等文武官員共計42人被殺,沐天波及小兒子沐忠亮也一同被害。

在殺掉永曆君臣、俘虜永曆帝之後,緬兵又衝到永曆君的住所,在殺掉數百人之後,又開始搶掠財物和女子,永曆君臣的女眷全部被抓捕。

這就是著名的咒水之難,永曆帝眼看著臣子遭到屠殺,曾打算自殺,但侍衛總兵鄧凱卻對他說:

太后年老,飄落異域。皇上失社稷已不忠,今棄太后又不孝,何以見高皇帝於地下?

於是,永曆帝就放棄了自殺,一心只想保全妻兒老小的性命。

隨後,永曆帝與太后、皇后、太子等25人被關押在一處小木屋內,緬兵打算對永曆君臣的女眷進行羞辱,結果導致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妃妾等百餘人,為了免遭羞辱而紛紛自殺。

當時,永曆帝的「行營」屍橫遍野,根本無法居住,緬甸官員便請他到別處居住。

緬兵在清點人數的時候,又從沐天波的房子裡發現了數百名內官、婦女,她們被聚集在一起,「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驚聞數十里」。

在經歷了緬兵的搜刮之後,倖存人員根本無法生活,好在附近的寺廟送來食物,永曆帝等人才勉強活下來。

8月21日,永曆帝被轉移到其他地方,但也只能住在簡陋的木屋內,靠著僧人的救濟生活,但依然因為太過艱苦而大病一場,差點就死掉。

後來,莽白得知了永曆帝的遭遇,擔心永曆帝因此死掉,就無法向吳三桂交差了,於是派人送去糧食、衣物、藥品和被褥等生活必需品,還告訴永曆帝:

緬王實無此意,都是因為晉、鞏(李定國和白文選)兩藩殺害地方百姓,緬民恨之入骨,因而報仇罷了。

這其實是莽白為了不讓永曆帝自殺而編造的謊言,並未真的關心永曆帝。

不過,在遭受連番打擊和羞辱之後,永曆帝已經完全喪失了鬥志,他曾對鄧凱說,如果吳三桂非要殺他,那就殺好了,只希望鄧凱能把太后的骸骨(當時太后生了重病)帶回故土。

咒水之難發生後不久,李定國就得知了消息,他感到十分失落,與白文選商議後,便再次率軍入緬救援永曆帝,剛進入緬甸就得知吳三桂大軍也在緬甸境內,無奈之下只得退回雲南等候消息。

再說吳三桂,他於8月申請進入緬甸,到11月初才動身,11月8日抵達緬甸境內的木邦。

莽白得知消息後大驚失色,於是寫信給吳三桂,請求吳三桂先撤出緬甸,他再交出永曆帝。

但是,吳三根本不相信莽白,畢竟緬甸曾長期是明朝的藩屬國,更何況莽白殺兄自立,不是什麼好鳥,為了穩妥起見,他決定武力脅迫莽白交出永曆帝。

於是,吳三桂下令大軍火速開拔,直至緬甸首都阿瓦,因為他已經得到消息了,永曆帝一家子就在那裡。

在進軍的一路上,緬甸地方軍隊根本不是對手,各地土司也不敢阻攔,吳三桂大軍很快就打到了阿瓦城下,莽白看到城下清軍的時候都快驚掉下巴了。

為了避免亡國,莽白派人告訴吳三桂,他願意交出永曆帝,吳三桂也是個人精,擔心永曆帝知道自己來了會自殺,於是使了一個計策,為此還特意派人跟莽白交待了一番。

12月1日一大早,吳三桂就派遣高得捷入城迎接永曆帝,莽白派人告訴永曆帝,「晉王李定國來迎你回去,你趕緊收拾一下!」

永曆帝之前就知道李定國為了救他,幾次入緬作戰,以為這次是李定國取勝了,莽白這才放他回去了,便十分高興,趕緊讓妻兒老小收拾細軟。

很快,永曆帝就出城了,高得捷已經準備好了船隻,一行人等乘船渡江,抵達對岸的時候,高得捷還特意背著永曆帝下船。
奚芝厚 • 2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