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躺平的陶淵明:晚年為生存乞討,5子無一成器,63歲活活餓死

2025-03-25     花峰婉     反饋
3/4
陶淵明《桃花源記》圖

此時,從讀者的角度看過去,晚年陶淵明頗有點祥林嫂的味道:日日在訴苦、抱怨。

426年,即陶淵明死前一年,貧病交加中的陶淵明又遭遇饑荒,為了活命,他不得不跑到別人家裡去蹭飯。

此時的陶淵明,已經完全沒有了剛剛辭官時那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屈辱和不甘,他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這種情緒,他寫道: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這首詩完整記敘了陶淵明晚年乞食的全過程,因為這次乞食還被主人招待了一頓酒,他感激不已,並寫詩留念。

乞食不可能每次都這麼好運,況且,乞食還需要一個好身體。因身體越來越差,陶淵明在那次快樂乞食過後的第二年,便在貧病交加中辭世了,享年62歲。

說得不那麼委婉一點,他的確有病,但並不致死,他是被活活餓死的。

死前,在給子女的遺書《與子儼等書》中,他曾感慨:都是自己當年守志固窮節,而讓子孫們跟著受苦,一輩子當農夫。他的原話如下:

「僶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

這段話中,陶淵明提到了一個歷史典故,就是「儒仲賢妻之言」,這個典故,說的是王霸隱居後,有一次,家裡來了客人,王霸的兒子剛從地里回來便來到廳中見客,兒子見客人鮮衣怒馬、風度翩翩,自己卻邋裡邋遢,衣服還破破爛爛,頓時自殘形愧,竟幾天不說話。王霸對此心裡非常難過,妻子安慰他說:「你既然選擇了隱居,就應該料到這種結果,何必因為兒子心裡難受跟著難受呢?」

這裡,陶淵明實際是已經後悔了,他在試圖安慰後悔的自己。可無論怎樣安慰,陶淵明後悔隱居已是事實。

然而,陶淵明子孫當真是因為他隱居而過得悽慘的嗎?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不都出自貧寒之家嗎?陶淵明兒子們的悽慘結局,多半還是源於陶淵明這個父親沒有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換句話說,若陶淵明不是那種「混吃等死」、「日日酗酒」的作派,且從不給兒子們定目標,他的五個兒子,定然也不至於落到「個個不成器」的境地。

飛機沒有目標,結局將是墜亡;千里馬沒有目標,結局將是碌碌此生。何況活生生的人呢?

可嘆,一千多年來,陶淵明的眾多後人中,有名望的後人寥寥無幾。僅到了現當代,才有一位自稱陶淵明後人的當紅電台主播「有聲的紫襟」,原名為陶勇祥,為陶淵明後人增添了一抹亮色。
奚芝厚 • 237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