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當前的舉動對於百姓來說確實是有利的,讓很多百姓得以存活下去,無論什麼時候只有活著才是最重要的。
三、複雜性
歷史的評價向來是很複雜的,不同的人對局勢的理解也不同,李自成並非向後世印象中的那樣不堪,他留下這樣的名聲和他得罪士大夫還是有關係的。
李自成在當時大環境下他所代表的是農民的利益,他本就是農民出身,知道百姓們生活的艱辛。後世不滿另一個原因就是將大清入關放在了李自成的身上,要不是因為他推翻了大明清軍也不會入關,也不過讓江山落在大清的手中。
這一點還是值得討論的,畢竟此時的明朝也會內憂外患,即使是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其他人,就算李自成不動手,依靠當前大明的處境他也堅持不了多久,覆滅是在所難免的。即使是崇禎一直都想要挽回大明的局勢,但因他自身的能力堪憂,局勢不是輕易就能夠挽回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李自成所得到的評價也是不一樣的,要是從大明王朝的角度來看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罪人,是叛軍。如若不是有他的存在大明還能夠苟延殘喘,但若是站在百姓的角度,對此時的李自成卻是很推崇的,因為正是他將百姓們解救於水火之中。
當然李自成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有農民起義的局限性,他的眼界和能力還是欠缺一些的,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結語
評價這些歷史人物不能要結合當前的情況和對後世的影響,即使是李自成的一生毀譽參半,但不得不說的是在起義期間他所代表的始終都是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