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調查深入,這個家庭的艱難處境逐漸浮出水面。鄭某兩年前與丈夫協議離婚,獨自撫養孩子。前夫長期在福建務工,每月僅支付800元撫養費。鄰居透露,鄭某靠打零工為生,常因工作將孩子反鎖家中:「她總說『等孩子上幼兒園就好了』,沒想到……」。鄭某的死亡原因疑為突發疾病。其手機通話記錄顯示,她在去世前三天曾撥打過120,但因地址表述不清被轉派至鄰近鄉鎮,救援未能及時到達。社區工作人員嘆息道:「如果當時有人敲門問問,悲劇或許能避免。」
事件經抖音、微博傳播後,「2歲男童守屍5天」話題閱讀量超15億次。網友在心疼孩子的同時,也發出靈魂拷問:「離異母親的生存困境誰來關注?」「為何親屬多日不聯繫?」。法律專家指出,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父母離異後仍需共同履行監護職責。若其父無法證明已盡到合理關注義務,可能面臨遺棄指控。心理學者則強調,孩子目前的「情感麻木」是典型的創傷應激反應,需立即啟動長期心理干預。
值得欣慰的是,當地婦聯已聯合民政部門為孩子設立專項救助基金,心理諮詢師團隊也進駐家中開展疏導。錢庫鎮政府表示,將為類似單親家庭提供「每周敲門」關愛服務,避免悲劇重演。
在這場悲劇中,溫暖細節不斷湧現:鄰居王阿姨自發為孩子織毛衣,稱「就當給親孫子的」;兒科護士小張連續三天陪護孩子,用手機播放《小豬佩奇》哄他入睡;更有匿名網友向警方帳戶轉帳5000元,附言「給孩子買奶粉」。當孩子在病床上呢喃「媽媽,你什麼時候醒呀?」時,無數網友淚目:「這是今年最讓人心碎的童言。」而民警林警官的話,或許代表了所有人的心聲:「我們無法阻止悲劇發生,但至少能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依然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