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思想流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儒家。在秦朝被打壓的儒家,到了漢武帝時期,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躍成為了官方意識形態。
從此,儒家學者掌握了文化和歷史的書寫權。
你可以想像,一個曾經被秦始皇狠狠收拾過的群體,現在手握筆桿子,他們會如何評價秦始皇?答案不言而喻。
西漢的政論家賈誼寫下著名的 《過秦論》 ,雄辯地論證了秦朝「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把秦始皇的統治批得體無完膚。
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雖然也記錄了秦始皇的功績,但字裡行間同樣充滿了批判和否定。
這些由漢代儒家學者定調的權威著作,成為了後世兩千多年裡人們了解秦始皇的最主要來源。
於是,「暴君」秦始皇的形象,就這樣被一代代地複製、粘貼、強化,最終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