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王翦問嬴政要60萬滅楚。
嬴政聽完臉都綠了:60萬?你咋不上天!
扭頭找李信,問他:20萬夠不?
李信拍胸脯:夠!瞧好吧您!
結果李信被打成狗,秦始皇灰頭土臉回去求王翦:老將軍,還是60萬吧。
君臣來回拉鋸,是編故事能編圓的?
王翦又不是傻子,虛報個80萬不更顯能耐?
他為啥就要60萬,說明這就是秦國的極限,再多一滴也榨不出來了!
白起伊闕斬首24萬,長平坑殺40萬。
有人說:虛報軍功,虛報肯定有,升官發財誰不想?
但是!秦國軍功爵制砍一顆頭升一級爵位,分房子分地!
你以為隨便報?前線砍了人,首級或者耳朵要割下來當憑證,層層清點,後勤、監軍都盯著呢!
砍了100報200可能,砍了1萬報24萬?當秦國審計是吃乾飯的?
「殺良冒功」有,但搞出幾十萬水分?
所以,數字可能有點水,但幾十萬這個量級,絕對假不了!
從戰國中期到秦末再到漢初七國之亂,橫跨兩三百年,不同國家、不同史官、不同形式記載,全都在說一個事兒:平常小打小鬧十來萬,拚命局三四十萬,梭哈局六十萬頂天!
難道這幾百年間,各國史官開過微信群,統一口徑「往大了吹」?
憑啥這麼猛?古人開掛了?
那麼,問題來了。
戰國那「落後」生產力,憑啥能爆出幾十萬兵?
用愛發電?憑信仰衝鋒?
核心原因: 編戶齊民和為了贏!
戰國以前是貴族分封!打仗是貴族騎士帶著自己封地的民兵玩。
國家想徵兵?得看貴族臉色!效率低,規模小。
戰國變法的核心,就是「編戶齊民」!
商鞅、吳起把全國老百姓,像釘釘子一樣,死死釘在國家的戶口本上!
你幾歲?住哪?有地沒?生了幾個娃?國家門兒清!
從此,徵兵、收稅,國家一竿子捅到底!跳過中間商,直接收割!
國家能掌控的人力、物力,是以前分封時代的N倍!這就是爆兵的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