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儉與自律之間
一件穿越了十年光陰的舊衣,常常引發兩種截然不同的解讀。
有人說,是因為缺錢。
朋友小楊工作十年,衣櫥里還掛著幾件大學時代的T恤。
「不是捨不得丟,是覺得還能穿。」他算了一筆帳:少買一件新衣,不僅省下幾百元,更省下了挑選、比較的時間。
他把這些錢投入到技能課程和投資理財中,如今已在城市安家落戶。
他常說:「財富不是看你賺了多少,而是看你留下了多少。」
這讓人想起蘇軾的名句:「口體之欲,何窮之有?每加節儉,亦是惜福延壽之道。」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選擇「夠用就好」並非吝嗇,而是一種清醒——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也有人說,是因為自律。
我的瑜伽老師王女士,四十五歲年紀,卻保持著少女般的身材。她常穿的一條黑色運動褲,已陪伴她整整十二年。
「每次穿上它,就知道該回到墊上了。」她說這條褲子見證了她數千個小時的練習,也提醒著她對身體的承諾。
正如康德所言:「自律即自由。」能夠約束自己的慾望,保持身體的穩定,何嘗不是一種更高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