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大腸瘜肉「上廁所就知道」!醫生警告:身體最早「4大前兆」別拖成癌

2025-11-24     奚芝厚     反饋
3/3
大便形狀的變化也挺有意思,本來粗細合適,結果慢慢變得細長、扁扁的,好像被擠壓過一樣。

腸息肉如果長在靠近出口的位置,就像占了走道的小障礙物,糞便透過時只能擠著走,形狀自然會改變。

做腸鏡時,醫生常提到「腔體受限」這種描述,說的就是息肉對排便通道造成的區域性擠壓。

有不少人就是靠著這一點才警覺起來,因為這種變化不會憑空出現,總得有點原因。

黏液便更讓人覺得彆扭。

平常的大便質地乾淨利落,可是到了息肉出現的時候,腸壁分泌的黏液會明顯增加,像是在做無謂的自我保護,結果就讓大便裹上一層黏乎的東西。

臨床上把這種情況歸為「腸道炎性反應增加」,不少息肉周圍確實存在輕度炎症。

把這些廁所里的訊號湊在一起看,就能明白腸道從不會靜悄悄地生病,它會透過節律、血色、形狀、分泌物來表達不舒服。

腸息肉之所以容易漏過眼,就是因為這些變化來得慢,不痛不癢,但又堅持出現。

身體其實已經在講道理,只是看我們聽不聽懂。

回到開頭那句話,不是誰上廁所異常就一定有息肉,而是腸道出現重複性、小但異常的提示時,確實值得關注。

腸息肉並不可怕,怕的是忽略,讓它從小問題走成大風險。

廁所里的「線索」並不玄乎,只要願意多看一眼,身體的聲音就不會容易被錯過。
幸山輪 • 4K次觀看
幸山輪 • 140次觀看
喬峰傳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310次觀看
李雅惠 • 100次觀看
幸山輪 • 120次觀看
幸山輪 • 50次觀看
幸山輪 • 260次觀看
老臘肉 • 260次觀看
李雅惠 • 40次觀看
李雅惠 • 40次觀看
呂純弘 • 70次觀看
李雅惠 • 50次觀看
喬峰傳 • 100次觀看
老臘肉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480次觀看
奚芝厚 • 90次觀看
許夢可 • 40次觀看
舒黛葉 • 650次觀看
喬峰傳 • 60次觀看
幸山輪 • 50次觀看
喬峰傳 • 260次觀看
幸山輪 • 190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