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可到了一座山前扭頭就走,劉伯溫:保命要緊

2025-10-20     花峰婉     反饋
1/3
劉伯溫斬盡天下龍脈,可到了一座山前扭頭就走,劉伯溫:保命要緊

前言:

劉伯溫,明朝開國名臣,智勇雙全,號稱「神運算元」,他憑藉出眾的智慧和謀略,為劉伯溫的帝國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他一生的傳奇中,有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瞬間——當他斬斷了天下所有的龍脈,橫掃一切對國家不利的命運時,竟在面對一座山脈時扭頭就走。

這座山有何特別之處?為何連號稱神算的劉伯溫也會選擇避而遠之?「保命要緊」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隱秘玄機?

天意如何?人力又豈能左右?

朱元璋作為一代明君,豈會不知這個道理?他意識到,若想讓大明江山永固,就必須將天下龍脈盡數掌控。

於是,這一年,朱元璋下旨,遣其心腹大臣劉伯溫,出巡天下,尋訪龍脈。

劉伯溫,字伯溫,道號通正先生,人稱"神機妙算"。

這位出身寒微的奇才,早年追隨朱元璋,策馬揚鞭,建下赫赫戰功。

朱元璋登基稱帝後,更是對他倚重有加,將其擢升為內閣大學士。

此番命其尋龍,可見朱元璋對他的信任。

朱元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他要憑藉龍脈之力,將大明的基業傳之久遠。

在他看來,只要掌控了龍脈,就等於掌控了這個國家的命脈,就能萬世永昌。

接旨之後,劉伯溫即刻啟程。

他帶著幾名親信,行裝簡樸,風塵僕僕地踏上了尋龍之路。

十年間,他們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不辭勞苦。

劉伯溫憑藉自己深厚的風水學造詣,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尋覓龍脈的蹤跡。

功夫不負有心人,十年後,他終於在中原大地找出了十餘條龍脈。

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在遙遠的東北,竟還有一條未斷的龍脈。

那裡山巒疊嶂,大澤汪洋,長白山的皚皚白雪,鏡泊湖的澄澈湖光,孕育了一方獨特的靈秀之地。

劉伯溫知道,這裡是天地精華所聚之處,若是有朝一日,有人能掌控這裡的龍脈,恐怕會對大明江山造成威脅。

此時此刻,斬斷這條龍脈,似乎成了擺在劉伯溫面前的唯一選擇。

只有斬斷它,朱家的江山才能穩如泰山。

思忖再三,劉伯溫決定親赴長白山,了結這最後一樁心事。

斬龍行動,兇險莫測

當劉伯溫帶著一行人,兼程趕到長白山時,正值隆冬時節。

呼嘯的北風裹挾著漫天風雪,寒意刺骨。

然而,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劉伯溫的腳步。

他知道,這一仗,事關重大。

長白山,驚天偉兒,氣象萬千。

古往今來,它一直被視為龍的化身,是各族的精神圖騰。

劉伯溫憑藉自己的智慧,終於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找到了龍脈的主幹。

就在他準備斬斷的那一刻,變故陡生。

風雲突變,天降大雪,鵝毛般的雪花鋪天蓋地,瞬間吞沒了劉伯溫的身影。

狂風肆虐,劉伯溫渾身僵硬,幾乎無法站立。

他環顧四周,只見將士們臉色慘白,人心惶惶,似乎感受到了某種不祥的預兆。

剎那間,劉伯溫心中一凜,頓生感悟。

他意識到,這或許是上天的警示。

古人云,人算不如天算。

眼下若是強行斬斷龍脈,恐怕會惹怒上蒼。

若是貿然妄為,不僅自己和將士們的性命堪憂,只怕還會釀成大禍。

電光火石間,劉伯溫當機立斷,下令撤退。

一行人悄然退去,誰也不敢多言半句。

一場斬龍行動,就這樣驚心動魄地落下帷幕。

復命天子,天意昭昭

"微臣劉伯溫,參見吾皇。"

劉伯溫從長白山回到京城,即刻覲見朱元璋。

縱使貴為宰相,他仍謹言慎行,生怕招致龍顏之怒。

"愛卿平身。

此番尋龍之行,可有斬盡天下龍脈?"朱元璋端坐龍椅,目光如炬,語氣不容置疑。

劉伯溫俯首跪地,恭敬道:"稟告吾皇,微臣此番跋涉萬里,終斬斷天下十餘條龍脈。

如此一來,江山社稷,當可萬世永固。"

聞言,朱元璋龍心大悅,連連點頭。

在他看來,只要龍脈斷絕,自己的江山就坐穩了,就再沒有任何力量能撼動大明的根基。

然而誰能想到,數百年後的長白山下,竟醞釀出一股新興力量。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90K次觀看
呂純弘 • 10K次觀看
呂純弘 • 19K次觀看
花峰婉 • 16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滿素荷 • 4K次觀看
喬峰傳 • 34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5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23K次觀看
呂純弘 • 4K次觀看
呂純弘 • 49K次觀看
幸山輪 • 22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3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