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如此窮兵黷武,為什麼漢朝沒有像秦朝一樣崩潰?
漢武帝一生征伐四方、開疆拓土,稱得上一代雄主。
但同時,他也被後世罵了上千年「窮兵黷武」、「好大喜功」。
可即便漢武帝如此折騰,漢朝也並沒有像秦朝那樣崩潰,反而很快又迎來了昭宣中興。
那麼,問題來了。
同樣都是勞民傷財,為什麼結局截然不同?
戰爭的另一面是:分蛋糕
自打武帝繼位以來,戰火似乎就沒有停過。
文人墨客罵他,抨擊他!
說他把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都打空了,搞得海內虛耗,戶口減半。
這話沒錯,但看問題我們不能只看一面。
戰爭燒錢自不必說,但同時它也會重新分配社會的財富和權力。
事實上,在文景之治後期,漢朝內部矛盾凸顯。
地方上豪強富可敵國,諸侯王擁兵自重。
而朝廷內部官僚體系盤根錯節,勛貴把持要職。
一個國家的蛋糕就那麼大,都被這些舊的「既得利益集團」,給分走了。
底層的上升通道幾乎被堵死,社會階層流動性趨於靜止。
這對漢帝國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然而,漢武帝這邊戰端一開,湧現了大量的人才缺口。
帝國需要無數能打仗的將軍,能辦事的官吏,能衝鋒的士兵。
這不,一條全新的上升通道,就這樣被強行打開了。
衛青,騎奴出身。
憑藉赫赫軍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侯拜將名垂青史。
正是漢匈戰爭,幫衛青實現了階級跨越。
霍去病,奴婢的私生子。
十七歲率八百騎深入大漠,功冠全軍,封冠軍侯。
他的人生,同樣是戰爭造就的奇蹟。
當然,更多的是來自底層、邊郡的青年才俊。
他們通過參軍、立功、受賞,實現了階層的飛躍。
這些人,形成了一個全新的「軍功受益階層」。
而這個階層的一切榮華富貴,都來自漢武帝,來自對外戰爭。
他們的利益,和漢武帝的皇權,牢牢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