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葬在中國的外國國王,受朱棣禮遇,後裔守陵600年已入籍中國
朱棣成為永樂大帝後,國力空前強盛,曾派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向世界彰顯明王朝的強大與富庶,當然,也順道秘密查訪失蹤的建文帝下落。
下西洋的過程中,東南亞諸島的蕞爾小國,皆在明軍的武力震懾下俯首稱臣,尋求庇護,其中位於菲律賓群島的蘇祿王國便是最典型的代表。
公元1417年,蘇祿三王率三百餘眾,不辭辛勞地由海路上應天府進貢永樂大帝,受到了朱棣的隆重接待。然而,在折返途中,三王之一的東王卻突然離世,朱棣對其家屬關懷備至,為東王在山東德州修建大型園陵,他的後世子孫便在此世代守陵,此地也成為了除南京浡泥國王墓之外的國內唯一兩座外國帝王園陵。
蕞爾蘇祿,附庸明朝
大約公元十四世紀前後,一群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商人,經過千辛萬苦地舟車勞頓,到達位於今天屬於菲律賓境內的蘇祿群島。
虔誠的穆斯林向該地區不斷地輸送教義,讓當地一些王公貴族以及商人也加入了穆斯林。經過百餘年的發展,該地區建立起了蘇祿王國,實行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治制度,當時他們的國家總共有三位並存的國王,即:東王、西王與峒王。
而位於他們北部的那個「天朝上國」,他們的祖先早有耳聞。其與中國的交往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那個時候他們就曾派商人到長安通商。
蘇祿王國真正被中國官方文字記載出現在元朝,這在1304年刊印的古籍《大德南海志》中就有所體現。時隔四十五年後,一個名叫汪大淵的元代學者在其作品《島夷志略》中對蘇祿王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產有了詳細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