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縱橫》中的秦惠文王嬴駟
但在秦國富強的話語體系中,秦惠文王卻又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十九歲即位,雖族滅商鞅,卻不廢其法。當政期間,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里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譬如,在攻打巴蜀的過程中,民間就流傳著秦惠文王的段子。
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後。蜀人見之,以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養卒,以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使五丁力牛,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後遣丞相張儀等,隨石牛道伐蜀。
伐蜀強攻必定代價慘重,秦軍需要一條入蜀之路,以秦當時的國力,開鑿蜀道本不成問題,但問題是:面對入侵意味如此明顯的舉動,蜀國不可能毫無反應。如果他們派出一支軍隊駐守在崇山峻岭上,修建蜀道的計劃便會如鏡花水月般破滅。
惠文王把鑿子、斧頭和鐵鏟交給蜀國,讓敵人自掘墳墓。
得知蜀王是個貪財之輩後,惠文王命人秘密打造五頭巨大的石牛,牛尾下方本應污穢不堪的部位,竟赫然掛滿黃金。貪財的蜀王果真厚著臉皮開口,希望得到五頭「天牛」。
蜀王派來五名壯士,帶領千人開闢山路,即後世所稱的「五丁開山」,這種說法最早見於《蜀王本紀》。
根據學者考證,這種說法未必可靠,但從傳說故事中仍然可以看出蜀道才是滅蜀的關鍵要素。
02 滅蜀的收穫
滅蜀之戰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316年,惠文王因苴王求救之機,派遣張儀、司馬錯領兵借道伐蜀,成功後轉而滅苴,不久後又消滅巴國。至此整個四川盆地全部納入秦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