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四個人,離一統天下只差一步之遙,卻偏偏走錯了最後一步
我們經常說「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招不慎滿盤皆輸」,在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選擇都尤為重要,一個錯誤的決定,都可能會帶來慘痛的後果。
歷史上有這麼四個人,他們離一統天下,只差一步之遙,卻偏偏走錯了最後一步,他們分別是西楚霸王項羽、一代梟雄曹操、西漢重臣霍光和闖王李自成。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我們對項羽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許多人都為項羽沒有捲土重來惋惜,殊不知其實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經與成功失之交臂。
項羽出生在楚國的一個世家,他的爺爺是名將項燕。在家族的影響下,項羽逐漸擅長領兵打仗,在當時也算是比較出名的人物。
在秦滅楚國的時候,項燕知道此時的楚國大勢已去,但他並未完全放棄,甚至提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沒想到他這一預言在後來竟然一語成讖。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便開始實行暴政。直到秦二世上位,老百姓們更加苦不堪言,自此秦朝逐步走向衰敗。
形勢所逼,項羽帶領數位將士們起兵抗秦。在他叔父和亞父的輔佐下,項羽的反秦之路走得格外順暢。
按道理講,滅掉秦國後項羽,應該會成為下一代帝王。但是從小生活順風順水的他,卻過於剛愎自用,不會採納旁人的建議,這也為他後來自刎,埋下了伏筆。
起初,范增為他出謀劃策,設下鴻門宴,並藉此機會除掉劉邦,但是項羽卻不以為然,他甚至認為這種刺殺是小人行徑。
宴會結束後,劉邦返回軍營,並成為項羽之後的噩夢。崛起的劉邦,迅速攻占關中,繼而抵達中原,和項羽爭奪天下。
在眾多謀士如韓信、蕭何的謀划下,項羽被逼退至烏江,之後他以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由自刎。
如果當年的項羽,沒有那點「君子情懷」,或許最後入主中原的就是他,而並非劉邦。
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一步之失便,將天下拱手讓人。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許多人都認為曹操是「奸雄」,那是因為在大眾印象中他心狠手辣,心計頗深,多次屠城,視人命為草芥,事實上曹操並非如此一文不值。
眾人皆知,曹賊「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帶大臣們逃回洛陽之時,曹操率軍隊迎回皇帝,並為他提供吃穿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