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高發,都是魚肉惹的禍?研究發現:真正致癌的是這3種魚

2025-03-15     呂純弘     反饋
3/6
鹹魚之所以成為潛在的健康威脅,主要是因為傳統腌制方法往往使用大量食鹽,而食鹽中的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可以與蛋白質分解產物結合,形成具有致癌性的N-亞硝基化合物。

這些化合物不僅可能增加鼻咽癌的風險,還與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的發生有關。

特別是在我國南方地區,長期食用鹹魚已被證實是鼻咽癌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腌制魚都具有同等風險。

現代腌制技術和食品安全標準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腌制魚的潛在危害。

儘管如此,為了健康考慮,還是建議儘量減少腌制魚的食用頻率,特別是長期保存的腌製品。

第三種需要警惕的是高汞魚類,如鯊魚、旗魚、劍魚等大型食肉魚。

這些魚類由於生活在深海,體內可能積累較高濃度的重金屬,尤其是甲基汞。

長期大量食用可能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甚至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

再加上,它們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通過捕食其他小型魚類而不斷積累這些有害物質。

甲基汞作為一種神經毒素,過量攝入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特別是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影響巨大。

這種做法雖然能讓瀕死的魚暫時活躍起來,但柴油中含有的苯並芘和重金屬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另一種常見的違法行為是用甲醛浸泡魚類,以達到防腐保鮮的目的。

面對這些潛在的風險,我們是不是就要對魚類避而遠之了呢?

當然不是。

魚肉的營養價值是毋庸置疑的,關鍵在於如何明智地選擇和食用。

首先,我們要堅持選購新鮮的魚類。

新鮮的魚眼睛應該清亮突出,鰓部鮮紅,魚身有彈性,沒有異味。

如果聞到刺鼻的氨味或柴油味,就要提高警惕了。

其次,儘量選擇小型魚類,如沙丁魚、鯖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