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少妻不可告人的秘密:古人為什麼愛娶十三四歲的小妹妹為妻?
八十老翁娶十八新娘,白髮蒼蒼伴紅妝。鴛鴦被中共度良宵,猶如梨花樹下海棠旁。
此詩乃蘇軾戲謔其摯友張先所作,以打油詩形式調侃之,言辭幽默,中心思想在於友人間輕鬆愉快的相互戲謔。
該作品不經意間揭示了一個關鍵歷史細節:時年85歲的張先納娶了一位年僅18歲的女子為妾。
然而,在中國古代,諸如張先般「老牛吃嫩草」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漢惠帝劉盈迎娶11歲的張嫣為後,唐太宗李世民納13歲的長孫氏為妻,而康熙帝則娶了年僅14歲的赫舍里氏為皇后。
古代民間早婚現象顯著,宋代立法規定女子滿13歲(虛歲)應出嫁,若20歲仍未嫁,家中需向朝廷繳罰款。
面對此景,我們不禁心生疑問:
古人早婚緣何?皆因當時習俗使然。男子偏愛娶十三四歲少女為妻,多受社會風氣與家庭期望影響,以求早日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