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後我們才叫漢人,在此之前,我們其實有個很「霸氣」的稱謂

2025-03-15     花峰婉     反饋
1/3
漢朝之後我們才叫漢人,在此之前,我們其實有個很「霸氣」的稱謂

《——【·前言·】——》

如今的我們自稱是「漢人」,可你知道這個稱呼,是在漢朝之後才有的。那在此之前,我們到底叫什麼?答案比你想像的更霸氣!

這個名字曾讓四方敵國聞風喪膽,也代表著一個輝煌的時代。後來,隨著王朝更替,它漸漸被遺忘,取而代之的,就是如今的「漢人」。

那麼,這個霸氣的稱謂是什麼呢?它又承載著怎樣的歷史?

劉邦的崛起之路

說起漢高祖劉邦,咱們都知道劉邦年輕時在家鄉沛縣就是個出了名的混混。整天跟一幫狐朋狗友吃吃喝喝,欠了一屁股債還總想著逃。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出入當地的酒肆、賭坊,甚至數次在官府通緝名單上出現,被鄉親們視為不務正業的典型。

當地人談及劉邦,無不搖頭嘆息,認為他註定一事無成,淪為社會邊緣人物。

要說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說會道,光靠一張嘴就能哄得地方官員開心,混個差事噹噹。

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傢伙,憑啥能從泗水亭長干到皇帝?關鍵在他碰上了貴人韓信、張良和蕭何,他們並稱「漢初三傑」。

蕭何主要是安定後方,提供後勤保障,掌管政事,張良是個謀士,給劉邦出謀劃策;韓信是個兵法奇才,替劉邦打仗。

除此之外,劉邦的識人用人之道也頗為高明,他善於欣賞與自己性格互補的人才,從不吝嗇授權與重用。

即便自己沒讀過多少兵書,卻懂得"大將軍自有主張"的道理,這種胸襟與格局,是街頭混混中少有的氣度。

就這麼一個看起來不著調的人,硬是在項羽眼皮子底下玩了一手漂亮的翻身仗。

項羽與劉邦

提起項羽,他可不是個等閒之輩,人家是正經的將門虎子。打小就練武,力能扛鼎,帶兵打仗更是一把好手。

他十幾歲就能舉起百斤重物,習得一身無人能敵的武藝,被譽為"天下無敵"。

在與秦軍的多次交鋒中,項羽總能以少勝多,率領軍隊所向披靡。論打仗本事,劉邦跟他比就是個弟弟。

可惜項羽太輕敵了。他覺得劉邦就是個無賴,派到偏遠的巴蜀地區當個小王爺算了。

然而他卻忽略了劉邦那超凡的適應能力與政治嗅覺,低估了這位看似粗鄙實則精明的對手。

正是這種傲慢與輕視,讓項羽在戰略決策上屢屢失誤,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沒想到這一著走錯,讓劉邦有了喘息之機,在巴蜀養精蓄銳。

項羽打仗是把好手,可治國不行。他殺得太狠,得罪了不少人。

在攻破秦都咸陽後,項羽不顧勸阻,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殺害了無數秦朝降臣與平民。

這種殘暴行徑雖然彰顯了他的威風,卻也激起了民眾的恐懼與反感,使他失去了民心這一最重要的統治基礎。

劉邦倒好,對待降將和百姓都客客氣氣的,慢慢就把人心都收攏了。

他重用秦朝舊臣,減輕百姓賦稅,施行寬鬆政策,贏得了廣泛支持。最後項羽在烏江邊上才明白,打天下容易,可守天下難啊!

「漢」字的雙重含義

劉邦建國後拿著筆桿子琢磨國號,想來想去選了個"漢"字。這事兒可不是隨便拍腦袋想出來的。

實際上,這背後藏著劉邦對未來帝國統治理念的深思熟慮,他希望這個朝代能夠像天上的星河一樣輝煌壯麗,又如同大地上的河流一樣綿延不絕,滋養萬物。

漢,是天上那條璀璨奪目的銀河。古人仰望星空,看見那條橫貫天際的星帶,管它叫"天漢"。
1/3
下一頁
奚芝厚 • 2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