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玄宗不干涉,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在潼關能擋住安祿山嗎?

2025-03-18     花峰婉     反饋
2/3
最開始,郭子儀和李光弼在一起討論戰局時,就有清醒的認識。

他們認為哥舒翰年老,而且多病,叛軍都是知道的,最嚴重的是,哥舒翰手底下那20萬大軍來自全國各地,還是匆忙之中集結在一起,哥舒翰的身體狀態很難將大軍擰成一股繩。

如果貿然出潼關,主動出擊,萬一有什麼閃失,潼關必然不保,如果潼關丟了,那長安就完了,戰局就會越來越糟。

所以,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建議是,眼下安祿山集結了叛軍多數主力在洛陽一帶,並且威逼潼關,留在老巢幽州軍隊不多。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哥舒翰死守潼關,將叛軍主力牢牢地吸附在關中,郭子儀和李光弼就可以趁勢在北方發起新一輪攻勢,直搗叛軍老巢幽州。

只要攻破 ,俘虜叛軍的家屬,再以這些叛軍家屬作為籌碼,招降叛軍,甚至可以直接南下與哥舒翰南北夾擊叛軍,到時候叛亂必然一舉平定。

然而,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建議,李隆基根本聽不進去,執意要哥舒翰出潼關,進攻陝郡,收復洛陽。

隨後,在李隆基的強行逼迫下,哥舒翰無奈地帶著20萬大軍踏上了送死之路。

果然,哥舒翰出潼關僅僅17里地,正是一處險要之地,叛軍大將崔干佑早就準備好了口袋,就等著哥舒翰鑽進去。

一戰之後,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哥舒翰收攏敗兵後,僅剩8000人回到潼關。

緊接著,哥舒翰手下有個叫火拔歸仁的將領,用計綁了哥舒翰,然後帶著他投降了叛軍。

此後,潼關失守,叛軍兵臨長安城下,李隆基逃亡蜀中,結果半路爆發馬嵬兵變,接著就成了太上皇。

從整個過程來看,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

只要哥舒翰死守潼關,他們就可以直搗叛軍老巢幽州,等李光弼、郭子儀攻破幽州後,再揮師南下,這時,哥舒翰再從潼關出擊,對叛軍形成南北夾擊的態勢。

叛軍在中原沒有根基,一旦知道老巢丟了,家屬也落入朝廷手中,必然軍心大亂,再也無心抵抗,到那個時候,平定叛亂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以當時的情況,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叛亂就可以平定。

可惜的是,李隆基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強令哥舒翰出潼關與叛軍決戰,最終葬送了20萬大軍,也斷送了平亂的大好局勢。
奚芝厚 • 235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奚芝厚 • 7K次觀看
舒黛葉 • 10K次觀看
福寶寶 • 50K次觀看
奚芝厚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18K次觀看
喬峰傳 • 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36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8K次觀看
花峰婉 • 3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舒黛葉 • 9K次觀看
奚芝厚 • 2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2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24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