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行刑前,妻子哭喊:想為你生個孩子!他的回答可謂是真君子
1898年秋,譚嗣同和幾名囚犯,被押到了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上。
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譚嗣同沒有低頭哀求,也沒有露出恐懼的神情,反而微微仰頭,看向不遠處的天空,像是在遙望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譚嗣同行刑前,她的妻子曾提出:「我想為你生個孩子!」
對此,譚嗣同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然後堅定地回答了一句君子之言……
那麼,譚嗣同究竟說了什麼?他又為何會被押上刑場?
少年志遠
1865年,譚嗣同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官宦家庭中,他父親譚繼洵是朝廷命官,仕途通達,這也意味著,他可以和眾多官宦子弟一般,安然優渥的度過一生。
但他的母親徐氏出身書香門第,見識非凡,也深知世道的風雨飄搖。
在她看來,譚家雖享一時榮華,但若國勢不振,個人的安穩終究如浮萍飄零,毫無根基。
因此,她並未讓兒子沉溺於紙醉金迷的權貴生活,而是親自教導他讀書寫字,教他以天下為己任。
這種思想的薰陶,使得譚嗣同從小便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憂患意識。
當時的中國,仍沉浸在封建科舉的桎梏中,八股取士成為讀書人的唯一出路,許多士子日復一日地背誦四書五經,以求中舉入仕。
但譚嗣同對此嗤之以鼻,他曾經目睹過許多寒窗苦讀的學子,在考場上埋頭答題,滿腹經綸卻只能在標準答案中兜兜轉轉。
他不禁思考:這樣的學習,真的能拯救一個日益衰敗的國家嗎?
在母親的安排下,譚嗣同還拜了一位名師——歐陽中鵠,這位學者不僅學識淵博,更難得的是,他是少數支持變革的人之一。
他在課堂上,不僅教授詩書,還講述當今世界的格局,講述西方如何因改革而強盛,講述日本如何脫胎換骨走向富國之路。
這讓譚嗣同很是受益匪淺,也因為此,譚嗣同對舊制度更是產生了深深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