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聚義:背叛舊主、變節者眾多,僅一人可稱真英雄

2025-09-13     花峰婉     反饋
1/3
歷史上真實的瓦崗聚義:背叛舊主、變節者眾多,僅一人可稱真英雄

提起隋唐演義,人們往往會想到「桃園三結義」的忠肝義膽,或是「瓦崗一爐香」的兄弟情深。然而,歷史的真相,往往比小說更加複雜,也更加殘酷。

劉備、關羽、張飛,與其說是「結義兄弟」,不如說是「君臣主僕」。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標之上。而「瓦崗寨」的故事,則更像是一出「草台班子」的創業史,充滿了人性的現實。

瓦崗寨,位於今日的河南滑縣東南。在隋朝末年,這裡還是一片荒涼的沼澤地。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竟然會成為一支農民起義軍的發源地。

這支起義軍的創始人,名叫翟讓。

翟讓,原本是東郡的一個小官吏,負責管理刑獄工作,後來因為犯了法,被判了死刑。

幸運的是,翟讓在監獄裡遇到了一個「貴人」。這個「貴人」,偷偷地把他給放了。翟讓逃出監獄後,無處可去,就跑到瓦崗寨,落草為寇了。

剛開始的時候,翟讓的隊伍,只有幾百人,連「農民軍」都算不上,只能說是「流寇」。他們打家劫舍,搶奪過往的行人,勉強維持生計。

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加入了翟讓的隊伍。這兩個人,一個叫單雄信,另一個叫徐世勣。

單雄信與翟讓是舊相識,跟徐世勣也是同鄉兼好友。

這三個人,就成了瓦崗軍的「創始三元老」。翟讓是「老大」,但他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都要聽徐世勣的。

剛開始的時候,瓦崗軍只是在瓦崗寨附近活動。徐世勣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對翟讓說:「咱們不能老是在家門口搶東西,這樣會得罪鄉親們的。不如咱們去宋州、鄭州那邊,那裡離家遠,而且靠近運河,可以搶劫過往的船隻。」

翟讓覺得有道理,就聽從了徐世勣的建議。瓦崗軍轉移到了宋州、鄭州一帶,開始搶劫運河上的商船。

這一招,還真管用。瓦崗軍的實力,迅速壯大起來。一年多的時間,就發展到了一萬多人。

人多了,槍多了,翟讓的「野心」也大了。他開始覺得自己是個「人物」了,可以跟隋朝的軍隊「掰掰手腕」了。

可是,現實很快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隋朝末年,有個很厲害的將軍,名叫張須陀。這人,是隋朝末年的「頂樑柱」,也是農民起義軍的苦主。

張須陀帶著軍隊,跟瓦崗軍打了幾仗。結果,瓦崗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差點兒就全軍覆沒了。

翟讓這才明白,自己這「草台班子」,跟正規軍比起來,還是差得遠呢。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這個人,就是李密。

李密,出身於貴族家庭,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他本來是想在隋朝做官的,可是,隋朝的皇帝楊廣,不信任他。李密一氣之下,就加入了楊玄感的叛亂。

楊玄感失敗後,李密四處逃亡,最後來到了瓦崗寨。

李密的到來,給瓦崗軍帶來了「質」的變化。他不僅有才華,有謀略,而且還有很高的聲望。很多有識之士,都慕名而來,投奔了瓦崗軍。

李密到了瓦崗寨,並沒有「喧賓奪主」。他很清楚,自己雖然有能力,但畢竟是「外來戶」。要想在瓦崗軍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跟翟讓搞好關係。

於是,李密就對翟讓「畢恭畢敬」,處處表現得很謙虛。他還把自己帶來的那些人,都安排在翟讓的手下。

翟讓,一開始對李密也有點兒「戒心」。但是,看到李密這麼「懂事」,也就慢慢地放鬆了警惕。

就這樣,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他開始參與瓦崗軍的決策,甚至還掌握了瓦崗軍的指揮權。

瓦崗軍在李密的領導下,實力越來越強,逐漸成為了一支能夠與隋朝軍隊抗衡的力量。
1/3
下一頁
呂純弘 • 184K次觀看
呂純弘 • 11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65K次觀看
舒黛葉 • 4K次觀看
舒黛葉 • 16K次觀看
舒黛葉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花峰婉 • 8K次觀看
舒黛葉 • 20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18K次觀看
管輝若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3K次觀看
呂純弘 • 9K次觀看
呂純弘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40K次觀看
管輝若 • 7K次觀看
呂純弘 • 8K次觀看
呂純弘 • 14K次觀看
舒黛葉 • 6K次觀看
舒黛葉 • 12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