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文武雙全」,文人里最能打,武將里最有文化,他結局太可惜
說到中國古代「文武雙全」的代表,很多人腦子裡可能蹦出岳飛、范仲淹這些名字。但要說在「文」的領域登峰造極,同時在「武」的領域真刀真槍干出過震驚朝野的大場面,有個人必須值得一提,這個人,就是南宋的辛棄疾。
一提到辛棄疾,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課本里那位豪放派詞宗,「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寫得多帶勁。
可千萬別被「詞人」這個名頭給迷惑了,以為他只是個感慨壯志難酬的文弱書生。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他的人生開局,簡直是給「文武雙全」打下的超硬核樣板。
辛棄疾出生在1140年,老家是山東濟南。注意,當時的中原,已經被金國的鐵騎踏破。他家世居山東,屬於金國占領區,算是地地道道的「遺民」。
按一般劇本,生活在淪陷區的讀書人,要麼忍氣吞聲考金國的功名,要麼關起門來吟詩作對排遣苦悶。但辛棄疾,天生就不是一般人。他的爺爺辛贊,雖然迫於形勢在金國做過官,但骨子裡那份恢復中原的火焰從未熄滅。
老爺子經常帶著年幼的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告訴他哪塊地原來是大宋的,哪條河曾流過宋軍的血淚。這份刻入骨髓的家國情懷與抗金復國之志,就是辛棄疾最早的啟蒙教育。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辛棄疾的目標極其清晰:不是僅僅做個讀書人,而是為了驅除金賊、收復失地做準備。所以,他習文,精研經史兵法,寫策論磨礪思想;他練武,更是不含糊,鑽研劍術兵法,錘鍊筋骨體魄,從小就是能文能武的「別人家孩子」。
這可不是健身房練出來的花架子,而是實打實為了將來上戰場拼殺做的準備。二十出頭,他就已經有了「青兕」(青黑色的犀牛,喻指勇武非凡)的稱號,可見其勇猛在當地是出了名的。
辛棄疾的「文」和「武」,從根子上講,是一體兩面,都是為了那個終極目標服務的。
一戰封神
時間快進到1161年。這一年,金國皇帝完顏亮大舉南侵,想一舉滅掉南宋。戰爭一爆發,機會就來了!被長期壓迫的中原各地抗金武裝瞬間點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當時才22歲的辛棄疾,一看這形勢,立刻拉起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二話不說就加入了山東最大的一支起義軍領袖耿京的麾下。
在耿京的隊伍里,辛棄疾憑著自己的膽識和文化素養(這在義軍中太稀罕了!),很快擔任了掌書記,類似今天的秘書長兼參謀長,管文書,也參與謀劃軍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