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錯誤做法五:縱容懶散
縱容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打遊戲,白天游遊蕩盪,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長在小孩念小學時管教得很好,到了中學就對孩子放寬標準,殊不知中學時期正是孩子面臨誘惑最多的時期,必須堅持原則。
長期的懶散生活,必然使得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好奇心,做人得過且過,做事心猿意馬,有始無終。
06
錯誤做法六:過分控制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有的孩子慢慢成了「小尾巴」,時刻都不能離開家長。
更有一些家長對孩子是絕對權威,強調孩子要聽話,要服從,用各種清規戒律約束孩子,干預孩子的個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獨立行動。
家長對孩子頻繁地發布指示和禁令,如不許調皮、不許鬧、不許跑等。讓他們不要動這不要動那,應該怎樣怎樣,這樣容易使孩子喪失自信,養成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07
錯誤做法七: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你們小的時候,還遠遠沒有他好呢!」
事事以孩子中心,一旦孩子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
這樣過分「愛護」,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更容易使孩子變得自私,膽小嬌氣。
08
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
提高自身
父母應加強學習,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身教勝於言傳,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孩子。不要盲目追求短期教育目標,要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
重視孩子習慣養成
孩子在家庭養成的行為習慣往往伴隨他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就人生的基石。
創建溫暖的家庭環境
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很重要,父母要加強與孩子的言語和情感交流,保證孩子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與老人達成一致的育兒共識
父母們應該與家裡老人進行協商,達成育兒的共識,形成教育的合力,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