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太祖李成桂:身為開國之君,卻被兒子軟禁十年,晚年鬱鬱而終
李淵的經歷大家都知道,身為開國之君,卻深陷兒子奪位之爭,一場「玄武門之變」,痛失兩子不說,就連皇位,都不得不讓出去。
晚年的李淵雖然過著奢侈的生活,但本質還是軟禁,終生未能踏出宮門一步,不得不說,李淵算是比較悲劇的開國之君之一。
誰知一千年後,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同樣也是開國之君,同樣深陷子嗣奪位,同樣也經歷了一場血腥的內鬥,失去幾個兒子,被迫禪位,同樣也是被軟禁悽慘去世,最離譜的是,這個人同樣姓李,名曰:李成桂,其兒子廟號也是太宗,名曰:李芳遠。
01
李成桂是高麗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李子春的嫡長子,作為將門之子,李成桂驍勇善戰,不斷獲得提拔,一度高麗政權里的軍事新星。
此時的高麗王名為王禑,是恭愍王王顓的獨子。但有傳言,王禑並非其親生兒子,而是恭愍王寵臣辛盹的兒子,以至於史書里,稱他為「辛偶」而不是「王禑」。
但不管是不是恭愍王的親兒子,王禑終究還是當了新的高麗王。
只是這個新的高麗王上位後的表現,讓群臣連連搖頭,身為一國之君,王禑喜歡在街頭看潑皮們打架不說,還喜歡用弓箭射狗玩,以至於全城的狗都被他殺絕了。
喜歡遊獵不說,更喜歡誘騙和強占美女,最離譜的是喜歡帶著后妃們走街串巷,看誰不爽,就用石頭投擲,到最後,更是因一些小事而隨意虐殺軍民,活脫脫一個昏君表現。
主上昏虐,下邊人自然生起了小心思,尤其是親元派。
高麗政權是依附元朝的,但王禑上位的時候,縱橫歐亞大陸的大元已經被朱元璋趕回了蒙古老家,成了北元,但長期的被元朝控制的高麗政權里,依舊有不少親元派的勢力,且整個王庭的骨子裡,還是親元的,所以在明朝和北元之間,高麗選擇了北元的冊封,殺了朱元璋派的使臣蔡斌,還把另一個使臣林密綁了送給北元。
王氏高麗
而北元呢?雖然冊封了王禑,但認為王禑並不是恭愍王的兒子,一度想留在北元的王沈一系來取代高麗王位,而高麗親元派呢?也正有此意,和北元眉來眼去的頻率遠遠超過恭愍王后期。
此時的高麗內部人心浮動且得罪明朝不說,還面臨倭寇的侵襲。
早在恭愍王末年,倭寇的入侵就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而到了王禑時期,倭寇更是連連侵犯,高麗各地守將和倭寇交戰,大都慘敗而歸,除了李成桂。
靠著屢獲勝利,李成桂不斷升遷,成為高麗國內手握重兵的第一等大將,也讓的野心水漲船高,就等著一個奪權的機會。
02
洪武十二年(1387年),朱元璋派馮勝、藍玉等大將進攻北元,北元盤踞在遼東的大將納哈直接投降,打擊北元勢力不說,還切斷了北元和高麗的聯繫。
打擊北元後,下一步就是不服王令的高麗了,畢竟在朱元璋眼裡,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土地本來是元朝占有的,如今應該還給大明了。
洪武十三年(1388年),朱元璋下令,在朝鮮半島東北部設置鐵嶺衛,正式統治這裡。
消息傳到高麗,王禑不樂意了,在岳父崔瑩的慫恿下,先恢復蒙元衣冠,而後向大明宣戰。
當年四月,王禑召集李成桂、崔瑩商量對策,李成桂一聽要打大明,當即就懵了,別人不知道大明的國力,他這個天天和倭寇作戰的可是知曉的,以高麗的現在的國力和大明開戰,和送死無異,就苦勸王禑,說大明國力強盛,非高麗可撼動,再說要是舉國遠征大明,倭寇必然大舉入侵。
但王禑已經上頭了,根本不聽勸,任李成桂如何勸,都要堅持出兵。
最終,高麗拼湊了四五萬人,號稱十萬,讓李成桂帶兵,讓其攻占遼東。
王禑想要送死,李成桂可不願意和他陪葬,到了鴨綠江上的威化島後就按兵不動,觀望局勢。
果然,一聽高麗主力盡出,倭寇立即入侵,在主力都調走的情況下,高麗國內無力防禦,一時間,四處求援的信不斷遞到王禑這裡,而王禑呢?每天依舊吃喝玩樂,絲毫不理睬,反而敦促李成桂立即渡河攻打大明。
本來大家就不樂意出兵,一聽聞倭寇偷了老家,軍心浮動,不少士卒逃亡。
李成桂看時機成熟,召集眾人,表示願意帶兵回去保衛百姓,眾將一聽,表示願聽李成桂調遣。
問題是李成桂真的想要保衛高麗百姓嗎?非也,回去不過是奪權罷了。
幾天後,李成桂拿下了都城開城府,先流放崔瑩,後廢除了人心盡失的王禑,立其兒子王昌為新王,朝政大權,皆在李成桂手上。
03
折騰一圈,李成桂自然不是簡單的換個新王而已,這一切,不過是為了自己上位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