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曾是神父,卻堅持教育要獨立於宗教,這種胸襟和遠見,超越了那個時代。
他甚至破格錄取了因為寫詩諷刺朝廷而被通緝的于右任,並保護他免於追捕。
然而,他想辦純粹的教育,但教會勢力卻想藉此擴大影響。
1905年,法國耶穌會派人干預校務,試圖將震旦學院變成一個宗教宣傳的工具。
馬相伯的辦學理念被粗暴踐踏。
這一次,他沒有妥協。
學生們為了支持他,在於右任的帶領下,130人集體退學,以示抗議。
面對幾乎散夥的局面,65歲的馬相伯沒有倒下。
他帶著這批退學的學生,在嚴復、張謇等社會名流的支持下,利用兩江總督撥付的一萬兩銀子和借來的吳淞提督衙門,另起爐灶。
新學校的名字,由於右任提議,取自《尚書大傳》中的「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寓意恢復中華,前途光明——這就是後來的復旦公學,也就是今天的復大。
馬相伯的無私,到這裡還沒有結束。
幾年後,當初將他排擠出門的震旦學院要建新校區,資金困難。
所有人都以為馬相伯會袖手旁觀,甚至幸災樂禍。
但他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舉動:他主動捐出4萬塊現銀和價值10萬餘元的8處地皮,資助震旦的建設。
有人不解,問他為何要資助「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