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兒嚴重磨蹭,我無奈「躺平」之後,她反倒變得積極主動了

2024-08-16     南玉嫡     反饋
2/4
當孩子總是被否定、不被信任他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當中: 「反正我也快不起來,那我就這樣吧。

」很顯然,這與家長催促的初衷背道而馳。

「催孩子」還有一個隱性傷害: 情緒失控。

每當催孩子快點時,家長的心情往往是急躁、不耐煩、充滿憤怒的。

這種暴躁的負面情緒,一方面會讓家長口不擇言,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另一方面,也會把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加重他們的拖拉。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那些經常被吼叫的孩子,大腦結構會發生不可逆的改變,這種改變會降低控制情緒的能力,甚至提高患抑鬱症、焦慮症的機率。

孩子在被父母催促和訓斥時,哪怕外錶慢吞吞,但內心已經傷痕累累。

換位思考一下,在這些密集催促的言語中,大人尚且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孩子又會遭受怎樣的傷害? 「那面對孩子磨蹭,我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 其實,行動力強的孩子不是催出來的,也不是吼出來的。

與其氣急攻心的催促,不如記住這3個養育原則。

1. 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很多時候,孩子的「磨蹭」,其實是成長上的「慢」。

他們的認知還不能明確理解,媽媽說的「20分鐘後」具體有多久。

所以,很多孩子還沒來得及對時間形成清晰的概念,就已經被家長貼上了「拖拉」的標籤,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家長對於這個標籤的不斷強化,孩子果然就越來越磨蹭。

孩子是需要時間發育的,也需要時間學習。

尤其對於低齡孩子來說,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帶領他們擁有時間概念。

用鬧鐘、手錶等工具把時間「視覺化」,讓孩子建立起幾小時、幾分鐘的概念。

2. 給孩子布置簡單、清楚的任務因為孩子的理解力還沒那麼完善,當家長在焦慮的語氣中,發出一連串的指令。

比如,洗漱、吃飯、收拾書包、穿鞋、趕緊出門......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我要快點,而是我該先做哪個?

所以,當家長與孩子溝通時,就不用咬牙切齒地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斷重複「快點快點」;而是用「還有十分鐘就出發」,這樣的表達更精準,也更理性。

當孩子學習拖拉、做事磨蹭的時候,明確告訴他們後果:「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穿好衣服鞋子,你就不能出門玩了。

」日常多和孩子進行時間上的約定,並嚴格執行。

時間久了,孩子知道自己磨蹭會帶來懲罰的後果,心裡就會繃緊一根弦,主動提醒自己加快速度了。

3. 適當讓孩子體會一下磨蹭產生的自然後果在生活中,往往是這樣的場景:孩子不緊不慢,大人急得冒煙。

這就等於,家長替孩子避免了磨蹭可能造成的懲罰。

家長像是一個負責的監工,讓孩子變得「有恃無恐」。

「反正有家長催,我怕什麼。

」所以,與其每天都用催促來幫孩子逃避磨蹭的結果,不如讓孩子自己體會下,磨蹭所產生的自然後果。
溫澤峰 • 108K次觀看
溫澤峰 • 6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31K次觀看
徐程瀅 • 9K次觀看
徐程瀅 • 15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7K次觀看
溫澤峰 • 6K次觀看
溫澤峰 • 8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徐程瀅 • 6K次觀看
徐程瀅 • 10K次觀看
徐程瀅 • 5K次觀看
徐程瀅 • 23K次觀看
喬峰傳 • 19K次觀看
呂純弘 • 20K次觀看
溫澤峰 • 14K次觀看
溫澤峰 • 4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7K次觀看
溫澤峰 • 5K次觀看
溫澤峰 • 16K次觀看
尚娥媛 • 35K次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