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一種習俗,叫「酒宴兩親婆,種稻親家公」。
也就是說,但凡一家有喜事,親家婆一定會來幫忙做飯,洗碗等。
農忙的時候,親家公不請自來,幹活了,也不要錢。
這親家互相幫助,其根本是為了促進兩個大家庭的關係,從而讓兒女們可以順順利利過日子。
尤其是在小夫妻常年外出打工的情況下,親家在老家能夠和睦相處,那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煩,起碼讓人很放心。
順著農村的習俗,我們進一步探討一下:作為有兒子的家庭,你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親家關係變好呢?
建議你,留下以下幾個心眼,這不是心機,而是做人的格局。
01
如果兒媳是獨生女,請鼓勵她多關照娘家。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家庭,不再是兄弟七八個,而是獨生子女。
也有一些家庭,只有一個女兒。
這就可以判斷,女兒是妥妥的傳家人,不僅能繼承父母的一切,還要照顧父母的後半生。
若男方家庭,還堅持「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這就顯得很不厚道了。
古人把女婿當成半個兒;在獨生女家庭,把女婿當成一個完整的兒子。就是岳父母家庭很窮,但是對女婿的愛護之心,是不會少的。
你作為男方家庭的父母,應該引導兒媳兒子去盡孝,而不是自私自利地把兒子兒媳鎖定在自己身邊。
我的一個老同事,兒子兒媳都是公務員。兒媳是陝西人,並且是獨生女。
但兒子結婚之後,老同事買了一個小公寓。
兒子不解:「這有必要嗎?」
老同事說:「這是送給兒媳的。她的父母在鄉下種地,總有一天會變老,需要照顧。這小公寓,就給她的父母。」
一晃過了多年,兒媳把父母從陝西接到湖南,一大家人在一座城裡,互相關照,日子也暖暖的。
有這樣一句話:「不會心疼的,心疼兒子,會心疼的,心疼兒媳。」
兒子和你血脈相連,趕不走,才不善,兒媳是外來的人,需要用更多的感情去挽留。
兒媳盡孝,還真不是她一個人的事情,大家都出點力,幫助了兒媳,就是幫助了自己的大家庭。渡人渡己,這樣的道理,在家庭里,也是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