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黃師傅在吃晚飯時正喝著小酒,突然感覺胃部不適,全身出冷汗,期間還有頭暈的症狀。
他誤以為是胃病發作,便吃了幾顆胃藥,結果症狀不但沒緩解,還出現了嘔吐不適的情況,他這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勁,趕緊撥打了急救電話。
黃師傅的這種警惕性救了他自己——送到醫院後,醫生立即對他進行了檢查,診斷結果出來是急性心肌梗死。
幸好黃師傅的急性心梗發病在12小時內,在對他實施急診支架植入術後,他的體徵有了明顯的好轉,在之後的多次隨訪中也沒有出現胸悶和胸痛。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心梗患者在發病時,會誤把心梗當成胃病,最終導致病情加重、治療延誤,那到底如何區分兩者的區別呢?
一、為什麼患心梗的人越來越多?
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於冠狀動脈血流不暢或者完全中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肌細胞壞死所致的嚴重心臟疾病。
患者可能會出現劇烈的胸痛、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
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得血液在動脈內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終發生心梗。
發生一次心梗對身體有著極其嚴重的影響——心肌細胞的壞死會導致心臟功能的下降,甚至可能導致心衰、心律失常等併發症的發生。
除了病因因素外,還有一些危險因素可能會增加心梗的風險,包括吸菸、高脂飲食、缺乏運動、肥胖、酗酒、心理壓力過大等。年齡、性別、家族史等也會影響心梗的發生。
因此,減少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患心梗的風險。